甘肃自然资源富足,凭借得天独厚优势,打好风光资源牌,发展绿色新能源,不仅契合双碳目标,也支撑高质量发展。随着新能源建设提速,让绿电一泻千里,需要在消纳上广施妙招。我省从完善供给消纳体系建设,到建立绿电交易市场机制,让绿电畅送无忧,让陇电点亮千家万户。
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,风机旋转、光伏列阵,新能源“出工出力”,发出澎湃绿电。在这个大厅里,工作人员时刻注视着大屏,观察设备运行的一举一动。突然,一阵短促的电话铃响起,余元元接到了一件紧急任务。
相距百公里的“互动”,只是这里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在甘肃电投新能源集控中心,值长余元元时刻心弦紧绷,远程监控设备运行情况,在短时间内,对突发状况做出精准分析判断,为绿电保驾护航。
大屏实时更新发电量,同步显示13个风光场站的电力数据。之前由于地处荒漠戈壁,各场站普遍面临交通不便、运维成本高等影响,诸多受限亟待解决。用平台的“智慧大脑”联通场站的“中枢神经”,2020年成立的甘肃电投新能源集控中心,通过“集中监控、区域维检、智能运维”,实现资源统一调度,确保电量“颗粒归仓”。
我省新能源装机占比高、发电量大,绿电要多发,还得要快消,这就要在供给消纳两端同时发力。在这里,工作人员每日都要仔细研判电力现货的价格走势和交易趋势。
在电力现货交易基础上,去年8月,我省实现“D+3”日滚动交易。全时段的市场化交易,不仅为新能源企业带来利好,也为绿电消纳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。比如:风光资源充足时,在滚动交易中转入中长期电量;反之,风光资源欠缺时,在滚动交易中转出中长期电量,此消彼长间,让绿电交易更灵活、更高效。
绿电交易的便捷增加了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筹码。从新能源开发建设到绿电消纳外送,甘肃电投利用大用户直供、发电权置换等方式,促进省内电力消纳;并与外省签订中长期协议,让绿电畅送省外。2022年累计完成外送电量6.9亿千瓦时,绿电占总发电量45%左右。
通过统一调度,提升发电量;利用绿电交易,扩大市场份额。去年,甘肃电投实施全省首批绿电交易,今年企业牵线搭桥,建立绿电外送通道,拓展省外电力交易市场,成功签约4000万度绿电交易协议,让陇电入陕进川,畅送千里。
2022年,甘肃新能源发电量538亿千瓦时,排名全国第二。其中,省内消纳新能源29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0.0%;跨省外送新能源240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37.4%;目前,甘肃绿电已输送至21个省份,新能源市场电量占比居全国第一。
电投紫金云是国家绿色数据中心,低碳环保是企业发展硬性条件。目前,企业1期项目年耗1.3亿度电,全部使用新能源电力,有了绿电的加持,数据在这里全速奔腾。
作为紫金云的电力“代理商”,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,是甘肃电投陇原电力公司的发力点。因传统能源发电成本高,绿电竞争优势明显,电力公司及时捕捉电价交易信号,帮助用户调整用电计划,引导用户合理用电,促进绿电稳定消纳。
紧扣电力政策,用活绿电交易。从2021年的55亿千瓦时,提高到2023年的105亿千瓦时,两年间,企业代理电量倍增。其中,新能源消纳占比从15%提高到25.2%。
受天气因素影响,新能源电力有间歇性、周期性特点,此时,就需火电发挥调峰作用。瓜州常乐电厂是甘肃首个百万千瓦级火电项目,也是祁韶特高压线路输电工程的唯一配套调峰电源。按计划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,年发电量可达300亿千瓦时,保障电网稳定运行,形成“新能源+火电”打捆外送优势,扩大新能源消纳空间。
储能是绿电消纳的载体,在电网调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在瓜州北大桥“风光储”一体化项目中,4个间隔排列的储能单元,只需充电2小时,就能存储2万度电量,绿电有了“后备军”,消纳更加通畅。
目前,甘肃电投已建成4个储能项目,成为新能源稳定输出的关键力量。在此基础上,随着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,我省电网调峰能力持续增强,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提升,有效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。
消纳有策,绿电无忧。今年4月底,甘肃发电装机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,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3.8%。为实现“稳率增量”,我省将加快供给消纳体系建设,促进新能源消纳率、装机量高质量同步跃升,服务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从追风逐光到风光无限,我省通过优化调度,高效利用风光资源;建立完善市场机制,促进新能源最大化消纳。作为名副其实的风光大省,在迈向风光强省的征途上,我省紧扣“双碳”目标,持续提速新能源开发利用,打造西电东送主通道、能源转型重基地,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,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,让“绿动能”增色陇原新发展。(刊登:甘肃卫视)